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印发《关于开展经营主体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》,决定开展经营主体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行动。专项治理行动聚焦线上线下食品安全、假冒伪劣、虚假宣传、虚假违法广告、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、未经许可生产特种设备和销售未经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、无证出厂销售CCC目录内产品等经营主体严重违法失信突出问题,将持续至今年12月。
“诚信者,天下之结也”。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,也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原则。经营主体讲诚信,可以降低交易成本、促进公平竞争、增强经济活动的可预期性、提高经济效率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普惠民生为目标的经济,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人无信不立、家无信不睦、业无信不兴、国无信不宁。近年来,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,一些经营主体诚信缺失,甚至不惜以违法犯罪的方式获取利润。虚假宣传、假冒伪劣、商业欺诈、偷逃税款等不讲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,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强烈不满。经营主体缺乏诚信,不但影响自身长远发展,更威胁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,危及经济良性运行与社会和谐稳定。经营主体诚信建设是促进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。
要大力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,对违法失信行为保持高压态势。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,深入开展对社会信用中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,聚焦线上线下食品安全、假冒伪劣、虚假宣传等社会舆论高度关注、群众深恶痛绝的经营主体严重违法失信突出问题,坚决出重拳、下猛药,加大整治力度,重点排查一批严重违法失信案件线索,集中查处一批严重违法失信案件,严厉惩戒一批严重违法失信经营主体,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例,形成强大震慑效应。同时,建立健全激励诚信、惩戒失信长效机制,充分运用诚信约束手段,让守信者处处受益,让违法失信者处处受限,引导市场各类主体诚信经营、合法合规交易,促进经营主体信用水平整体提升,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,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诚信经营方能行得稳走得远。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,社会信任是创造经济繁荣的基本前提。对经营主体来说,诚信既是必须践行的行为准则,也是能够为自己带来实际利益的无形资产,是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可靠保证。促进经营主体诚信经营,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,不断强化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,全方位提升其诚信经营水平。经营主体要坚持依法诚信经营,牢记道德底线不可触碰、法律红线不可逾越,强化合法合规经营意识,提升诚信经营水平,加强诚信文化建设,牢固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、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经营主体文化,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。
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、法治经济。法治是市场秩序的根本保证,但法治建设代替不了诚信培育。诚信是秩序的基础,只有诚实守信,才能保持统一、开放、有序的市场环境。各类经营主体都要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,依法经营、诚信经营,牢牢守住诚信建设底线,共同打造一个规范、透明、开放、有活力、有韧性的市场。我们相信,随着诚信信息共享与应用力度不断加大,我国市场的诚信之网会越张越大、越收越紧,为广大消费者和经营主体带来更多安全感与信心,推动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。









